HAD 501-03 核设施周界入侵报警系统(2005)
ID: |
A4A7EB3A8A9948F28483D5244CE469E4 |
文件大小(MB): |
2.62 |
页数: |
43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-7-14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核安全法规HAD 501/03,核设施周界入侵报警系统,国家核安全局2005年7月22日批准发布,国家核安全局,北京 2005,核设施周界入侵报警系统,(2005年7月2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),本导则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,本导则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解释,本导则是指导性文件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不同于本导则,的方法和方案,但必须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和方案至少具有与本导,则相同的安全水平,目 录,1引言. (1),1.1 概述.. (1),1.2 目的(1 ),1.3 范围 .. ( 1 ),2基本原则.. (2),2.1 依据风险等级及设计基准威胁原则……(2),2.2 结合现场环境条件原则 . (2),2.3 有效性、可靠性和可扩容性原则 .. (3),3基本要求.. (3 ),3.1 探测单元. (4),3.2 传输单元……-. . (5),3.3 报警及显示单元. (6),3.4 报警复核单元 (6),3.5 控制单元. (8),3.6 电源.. (9 ),3.7 系统测试.. ..(9),3.8 维护.. (9),4几种常用的周界入侵报警系统.. (10),4.1 微波报警系统 (10),4.2 主动红外报警系统.. (12),2 目 录,4.3 电场报瞥系统 (13),4.4 开口同轴电缆报警系统. (15),4.5 拉紧线报警系统. ―……(,16),4.6 振动或张力报警系统…….. (17),4.7 光纤报警系统 (18),4.8 视频移动报警系统.. (20),5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的测试 (21),附件测试方法. (23),名词解释 .-(34),1引言,1.1 概述,周界入侵报警系统是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的一个重要,组成部分,是整个实物保护技防系统的外围系统。对于外,界非法入侵的防范,首先始于周界入侵报警系统。它是防,止外界入侵的关键所在。建立该系统的最终目标是能尽早,探知外界入侵,为响应力量赢得更多的响应时间。它的设,计和安装是否规范,直接关系到整个实物保护系统的有效,性,关系到核设施的安全,周界入侵报警系统通常由探测、信号传输、控制、显,示、报警复核、记录以及电源等单元组成,1.2 目的,编写本导则的目的是为设计、安装核设施周界入侵报,警系统提供一个指导规范,1.3 范围,本导则着重于探测单元的描述。对于其他单元,除给,出基本要求外,不做更多的具体描述,本导则适用于所有民用核设施的周界入侵报警系统,2 核设施周界入侵报警系统HAD 501/03,2基本原则,在设计和安装周界入侵报警系统时,应遵循本节所述,的基本原则,2.1 依据风险等级及设计基准威胁原则,风险等级及设计基准威胁是设计系统时必须考虑的两,个重要因素。不同风险等级的核'设施有不同的保护要求,应做不同的设计;风险等级相同的核设施,针对不同的设,计基准威胁,系统的防卫能力应有所不同,2.2 结合现场环境条件原则,任何一种周界入侵探测器均有其适合的运行环境(包,括地形地貌、气候、本底噪声、土壤、野生动物以及植物,等),不可能单独有效地运行在所有环境「因此,…在设;,计和安装系统时,应根据现场的环境豺底选甫答适的餐;;,测器并进行合理安/卷热择周界的轨须藕而捻既僵鹿;工,下几方面环境因素工,1)周界屏障及隔离带状况;;,;2)玉壤亲承鲍瓯一..,:3)商界所遥簸I分的探测段喙,4)附近敢绝+.机题.、荆田……,?”:运;幺为渗迷翩瞬睐弱事触翱鳏,),点f.喈: 「 , :二,核设施周界入侵报警系统HAD 501/03 3,6)当地的雨、雪、雾、风沙、雷电以及冰冻等情况;,7)当地的极端气温;,8)周界及其附近野生动物的活动情况;,9)附近的电磁干扰情况,2.3 有效性、可靠性和可扩容性原则,系统应能有效地探测和报警入侵事件。无论入侵者从,周界的哪一条路径、以何种入侵方式入侵,系统的探测概,率和误报率均应符合规定的要求。为此,在设计系统时,应合理选择探测机理不同而性能互补的传感器,将它们组,合使用并合理安装,以保证整个周界各探测段有效、均衡,的探知能力,系统应具有可靠性。在正常的气候变化条件下,系统,应保持其有效性。为防止通过人为手段使系统失效或来自,大自然的破坏,系统应具有防窜改、防雷电等自保护能力,和自检能力,系统应具有可扩容性,为以后可能因设施风险等级提,高或设计基准威胁变化而需对系统进行扩容留有余地,3基本要求,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的各单元应满足本节中对各自的基,本要求,4 核设施周界入侵报警系统HAD 501/03,3.1 探测单元,3.1.1 设计要求,1)为有利于测试、维修、报警复核及响应,应将周,界分成若干探测段,使每探测段能独立进行探测报警和报,警复核,以使得当周界的某探测段在进行测试和维修时,周界的其余探测段仍具有探测能力。探测段的划分应根据,以下几方面因素来确定:,a.周界范围;,b.探测器探测范围;,c.若用视频复核系统来进行报警复核,应考虑摄像机,的位置、方向以及有效监视范围;,d.便于测试和维修;,e.探测段长度通常不宜超过100米,2)相邻探测段间不应存在探测盲区,3)为减少某些类型传感器的噪扰报警和便于报警复,核,探测区域及报警复核区域的视野应清晰,不应有树、,灌木、较高的草类植物以及其他障碍物,4)探测带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:,a.在探测带的任何位置,其探测区域的底部与地面的,距离通常不应大于15厘米,以消除入侵者沿地面爬过而,不被探测的可能性;,b.应使得各种物体如屏障、探测器的底座、灯柱以及,天然生长的植物(如树木),不会被入侵者借助来从探测,带上方越过或作为隐……
……